허영주

[許榮柱專欄] 「辭職後想當YouTuber」的上班族們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其他

撰写: 2024-06-12

撰写: 2024-06-12 14:14

[許英주의 創作者世界]
成為創作者後比當偶像更幸福
創造『屬於自己的東西』,盡情享受自由
創作者一半的年收入為40萬韓元,這是現實
如果抱著模糊的幻想投入,就會中途放棄

[許榮柱專欄] 「辭職後想當YouTuber」的上班族們

根據教育部和韓國職業能力研究院每年發布的調查顯示,創作者是韓國小學生嚮往職業排名第三。/ GPT4o

在這個時代,問小朋友們夢想是什麼,他們會回答『創作者』。根據教育部和韓國職業能力研究院每年發布的調查,創作者在韓國小學生理想職業排名中位居第三。

不只是小朋友們夢想成為創作者。最近網路上流傳著「上班族兩大典型謊言」的迷因,分別是「我要辭職了」、「我要做YouTube了」。雖然實際上很難做到,但上班族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著「辭職做YouTube」。

之所以想成為創作者,是因為他們認為,成為創作者後可以『快樂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並且賺很多錢』,這是一種像是幻想般的正面觀感。

實際上,成為創作者後確實有很多優點。首先,與職場不同,可以主動創造『屬於自己的東西』。在AI導致職場逐漸消失的『大解僱時代』來臨時,建立在自身基礎上的『個人頻道』將成為堅實的力量。

此外,隨著『創作者經濟』時代的到來,個人贊助創作者的文化正在蓬勃發展,如果透過頻道建立了自己的『社群』,就能夠在世界各地創作內容、獲得贊助,自由地生活。

筆者過去曾是偶像,後來轉行成為創作者,成為創作者後,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都大幅提升。當然,收入也提高了10倍以上。

成為創作者後,最棒的一點就是擁有『自由』。能夠在選擇的平台上創作自己喜歡的內容,與喜歡的人一起工作,簡直像是得到了祝福。當偶像時,隸屬於公司,無法隨心所欲地發專輯、設計舞台。只能等待,將自己的一切命運交給公司。離開公司後,靠著自己的雙腳創造機會,感受到巨大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。

除此之外,還有許多優點。創作者職業可以拓展到多種職業,筆者因為成為創作者,在年輕時就能夠擔任大學客座教授、撰寫與趨勢相關的書籍,以及擔任偶像時期從未做過的電台DJ。也成為國際NGO組織的親善大使、獲得世界知名品牌的廣告代言,並應邀前往美國駐韓大使館訪問美國主要地區,與美國當地創作者交流。

好的,以上都是優點。筆者之所以能夠列出這麼多優點,是因為筆者在TikTok平台上擁有總計650萬粉絲的創作者。

讓我們看看冷酷的現實。根據5月初公開的韓國國稅廳『1人媒體創作者(YouTuber等)收入現況』資料顯示,前1%的創作者年收入平均達7億1300萬韓元。另一方面,後50%的年平均收入僅為40萬韓元。

與娛樂產業一樣,創作者產業的兩極化現象也非常嚴重。賺大錢的創作者極少數,而後50%的年平均收入僅為40萬韓元,由此可知,很難以創作者作為全職職業。

[許榮柱專欄] 「辭職後想當YouTuber」的上班族們

光是影片剪輯就花了10個多小時,但一個月的收入卻只有10萬到20萬韓元之間,根本連人事成本和材料費都無法支付。/GPT4o


據一位匿名創作者表示,他持續兩年每週上傳影片,訂閱人數已接近2萬人,但幾乎沒有收入。單是影片剪輯就要花超過10個小時,而一個月的收入只有10萬到20萬韓元之間,連人工費用和材料費用都無法支付。

成為創作者並建立頻道,就像『創業』一樣,就像大多數創業都會失敗一樣,創作者也同樣面臨著很高的失敗機率。在平台初期,競爭者很少,所以還算有點勝算。但現在,大型廣播公司使用10台攝影機,並聘請知名藝人擔任主持人來打造頻道,競爭難度更高了。

即使成為創作者後獲得大量訂閱者和觀看次數,取得成功,也不全是好事。首先,周圍大多數擁有超過100萬訂閱者的創作者,許多人都表示飽受焦慮症或倦怠症的困擾。為了讓頻道成長,必須持續投入『內容』這個燃料,而成長中的頻道需要更緊急地提供燃料,在無止境的壓力下消耗自己,最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倦怠症。

出現倦怠症時,應該休息,但休息後訂閱人數和觀看次數就會下降,演算法也會『崩潰』,因此無法休息。然後就會出現焦慮症,不得不進入休息期。休息後,或許可以恢復到之前的水準,但恢復速度可能比想像中慢,或者恢復後,因為演算法改變,無法達到以前的表現和成長。

筆者曾經連續4年拍攝到想吐的程度,出現倦怠症,連點擊平台按鈕都感到痛苦,想要拍攝時會感到頭暈,因此暫停了內容創作。

實際上,停止動作後,頻道很快就失去了活力。時間過去後,身體恢復了,想恢復到以前一樣,但並不容易。筆者憑藉毅力持續上傳內容,最終重新開始成長,讓頻道起死回生。雖然沒有放棄,重新創造了上升曲線,但想到那段堅持的過程,就覺得不想再經歷一次。

此外,談到創作者的陰暗面,就是虛有其表的人很多。不論是較低階的創作者,還是粉絲眾多的創作者,也不一定都能賺很多錢。在筆者周圍的TikTok創作者中,有許多粉絲超過100萬,但沒有收入。

特別是透過釣魚或刺激性影片讓頻道成長的情況下,創作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廣告收益很難獲得。廣告主不僅會看創作者的粉絲數量,也會考慮『形象』。

Instagram的廣告單價普遍低於YouTube和TikTok,粉絲數超過10萬,品牌形象也很好,但大多數創作者都無法靠此維生。因此,沒有必要羨慕這些數字。網路上有個迷因是『希望沒有人認識我,但很有錢』,而這裡卻常常出現很多人認識我,但沒有錢的情況。

最後要介紹的創作者職業致命缺點,是在毫無差別的惡意留言環境下,像公眾人物一樣容易受到評斷和評價,卻賺不到公眾人物的錢。甚至可能成為網路霸凌的目標,成為網路惡意頻道的點擊來源,經歷過這種事,心理很容易崩潰。

到目前為止,我們談論了創作者的優缺點,選擇權在讀者手中。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作。世上也沒有免費的東西。讓一個頻道成長,就像培養一家企業一樣,而培養企業絕非靠著適度的努力就能達成。

在『透過SNS月入1000萬』的文案流行的今天,許多人懷抱著美好的夢想挑戰成為創作者。我熱烈鼓勵挑戰本身,但建議大家拋開『模糊的幻想』。在這個不安定的時代,擁有自己的頻道確實是必要的,但我想讓大家知道,經營一個頻道需要投入巨大的能量。了解優缺點、正視現實,然後挑戰成為創作者吧!

※本文作者為本人,女性經濟新聞的文章轉載至此。
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