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
- #詐騙
- #YouTuber
- #造假
- #價值觀
- #成功炫耀
撰写: 2024-06-26
撰写: 2024-06-26 11:45
YouTuber 留言和觀看次數操縱事件
以「迷惑」為起點的詐騙手法
接著以承諾救贖的方式進行
利用不安情緒的賺錢方式
「我以前是名門望族出身的魯蛇。但現在我已經成功,30 歲就住在漢江景觀公寓,開保時捷。只要照著我的方法做,每個月都能賺 1000 萬元,任何人都可以。」
這些散播此類訊息,並販售課程和諮詢的所謂「成功販售者」YouTuber 們正面臨危機。所謂「成功販售者」是指誇大或捏造自身成功經驗,藉此販售課程、電子書等商品的人。
他們陷入危機的原因在於「誇大或未經證實的數字」。像是「月入千萬、純利潤 5000 萬元、200 億元出售」等未經證實的數字,有些人要求提供國稅局的證明,而他們不僅未予回應,甚至還出現證詞指出這些數字是假的,事件就此展開。
主要講述自由業成功故事的一位 YouTuber 的「Naver 咖啡廳留言和觀看次數操縱」事件也成為導火線。他是成功 YouTuber 中被稱為「YouTuber 界的白鍾元」,甚至還上過電視節目,因此看起來相當可靠。然而,除了誇大出售金額外,還被揭發「操縱 Naver 咖啡廳留言和觀看次數」,導致人們開始對這類 YouTuber 的整體信任度崩潰。
並不是所有與成功相關的 YouTuber 都存在問題。但問題出在這些 YouTuber 利用「錢」這個誘因吸引人們,但他們所說的「錢」卻是虛假的數字,這才是問題所在。這可以被視為詐騙。
詐騙的第一個步驟,一如往常,都是從「迷惑」開始。
迷惑通常會出現豪宅、名車等看似成功的「形象」物品。這些通常並非他們所有。他們通常透過「短期租賃或租賃」的方式操縱形象,以迷惑他人。
然後,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承諾「救贖」。以成功販售者為例,他們會以閱讀電子書、參加諮詢,以及每天執行特定行為和付諸實踐等方式,甜言蜜語地說服他人,讓他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功。
成功販售者 YouTuber 就像邪教一樣,擁有追隨他們的信徒。那些購買比沃倫·巴菲特或比爾·蓋茲等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人的書籍還要貴的「成功販售者」內容,並追隨他們的信徒,他們的內心深處究竟在想什麼?
首先,他們擁有「渴望快速、輕鬆成功」的慾望。如果渴望成功,勢必會希望「快速」達成。成功販售者 YouTuber 會說「3 個月內月入 1000 萬元,絕對保證」,他們強調快速達成,因此這條路看起來很容易,讓人感覺自己也能做到。
渴望容易被利用。他們所說的 3 個月內月入 1000 萬元並非「可持續」的收入。他們利用偶爾出現的數字來迷惑渴望成功的人,讓他們付出高昂的代價。
追隨成功販售者的人們的另一種心理是「不知道該往哪裡去的不安全感」。成功販售者將成功簡單地定義為金錢。並表示這是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。對於那些不知道該往哪裡去,心中充滿不安全感的人來說,「金錢=人生成功」這樣的簡單快速解決方案,自然會覺得很有吸引力。
我認為「成功販售者」所傳達的「金錢=人生成功」這個訊息本身,可能會對我們的社會造成危害。當然,金錢可能是成功的指標。但我們必須警惕將「成功」的定義局限於「金錢」的訊息。
成功的定義因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而異。通常將其定義為達成目標或獲得想要的結果,但這因人而異。
對某些人來說,職業上的成就可能是成功,對另一些人來說,維持幸福的家庭關係可能是成功。此外,發揮自己的才能,服務他人的人生,也可以是一種成功的形式。
儘管成功的解釋因個人價值觀和目標而異,但大多數成功販售者的內容都只將成功定義為「金錢」,並將無法達到此目標的人歸類為「失敗者」,這可能成為問題。
如果處於價值觀形成階段的 10-20 歲青少年,在接觸到成功僅等於金錢,貧窮等於失敗的訊息後,步入社會,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是一個真正病態的社會。
2021 年,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對包括韓國在內的 17 個已開發國家 19000 名成年人進行了「什麼讓人生有意義」的調查。在 17 個調查對象國家中,有 14 個國家將「家人和孩子」列為首位。未將家人列為首位的國家是西班牙、台灣和韓國,其中西班牙選擇健康,台灣選擇社會,韓國選擇「物質富裕」為首位。
唯一將物質富裕列為首位的國家是韓國。這項調查顯示,我們的社會過於沉迷於金錢上的成功,勝過對「家人」或「個人成就和自我實現」的需求。
除了抹殺多元價值觀外,將「金錢」視為唯一成功標準的文化,也導致韓國在 OECD 主要已開發國家中自殺率排名第一、出生率排名最後,這其中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責任。
人們對「成功販售者沒落」現象的反應如何?仔細查看留言,可以發現許多意見認為「最大的危害在於貶低勞動價值」。
另一種意見認為「這只是一個話題,並非沒落」,最令人意外的回答是「成功販售者的抨擊者也相當惡劣」。他指出「為了吸引觀看次數,刻意挑釁成功販售者,製作極度刺激的內容,並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為正義之舉」。
對於操縱數據和欺騙消費者的行為,我們可以予以譴責,但侵犯肖像權並公開揭露隱私,或將其逼至沒落,並非良好的解決方案。
即使抨擊者再怎麼抨擊和企圖打壓,「成功販售者」也不會消失。因為我們「渴望快速、輕鬆賺錢的慾望」不會消失。有需求就會有供應,供應不會減少。
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,為成功下不同的定義。我想向閱讀本文的讀者提出一個建議。那就是不要以他人制定的標準或金錢為依歸,而是要定義「屬於自己的成功」。
對我來說,成功是指「與所愛之人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,健康且富足地生活。對生活感到滿足,每天都感受到快樂,擁有自己故事的人生」。
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,想要追求什麼樣的價值觀,並定義「屬於自己的成功」。
※本文作者為本人,女性經濟新聞的投稿文章轉載。
评论0